——“希贤杯”校辩论赛初赛 (新闻与网络技术部周筱雯李思远)2013年11月27日晚7点整,“希贤杯”校辩论大赛初赛在文润楼正式拉开帷幕,此场比赛由经济学院对战统计与数学学院。本次辩论赛辩题为“校园文化造就学生素质还是学生素质造就校园文化”。经济学院为正方,持“校园文化造就学生素质”观点;统计数学学院为反方。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西瑞博士,李世黎博士,2007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冠军队队员徐小奔担任此次比赛评委。 在主席简要介绍过赛事规则和辩手们简短的自我介绍后,比赛第一环节“开篇立论”开始。双方一辩要在三分钟内完整陈述己方的基本立场和基础论据支撑。正方一辩自信从容,风度优雅,从“校园文化引导学生发展方向”,“校园文化对学生能力素养起直接塑造作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这三个方面将“校园文化造就学生素质”的理由娓娓道来。反方一辩同样也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自己“学生素质造就校园文化”的观点,他们认为第一,学生的创新性和能动性造就了新兴的校园文化;第二,学生作为校园文化主体能通过自身素质使校园文化逐渐积淀;第三,认识到学生素养具备造就校园文化的能力将能促进两者共同发展。双方立论皆有理有据,逻辑严密,为整场辩论赛奠定了基调。
接下来为驳论环节。所谓驳论,即通过揭露和驳斥对方错误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由双方二辩来完成。两位辩手都紧抓对方在立论环节时的漏洞,针锋相对。可以看出双方在“学校教育理念的引导与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建设校园文化时的关系”及“丰富与发展是否就是造就”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第三环节为盘问环节,即对对方进行挑战性的询问。问方40秒时间,答方80秒时间,正反双方各有两次盘问机会。在这次正面交锋中双方辩手都毫不示弱,试图将对方逼进逻辑的“死胡同”。面对反方一个个尖锐的问题,我院辩手沉着冷静,用敏捷的思维巧妙应对。四轮盘问结束后进入全场最激烈的自由辩环节。我院辩手通过列举同为常青藤学校,但哈佛大学学生擅长演讲的语言艺术,麻省理工学生却擅长缜密的逻辑推理的例子来论证不同的校园文化造就了学生不同的素质,而反方以社团文化为例坚持认为学生素质造就了校园文化;正方否认反方片面将社团文化看作校园文化的逻辑,反方同样否认正方的论据,认为是本身具有某种素质的学生汇聚在一起才形成了某种校园文化氛围。双方紧扣对方的矛盾节点,向对方展开强大攻势。自由辩环节结束,由双方四辩在四分钟内总结己方陈辞,梳理本场辩论的思路,进行最后的论述。 辩论赛结束后,三位评委对场上的辩手进行了提问,并对一些问题发表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最后由评委进行投票,决定本场的胜出者。我院以1:2的投票结果惜败统计数学学院。我院四辩杨玥涵获得全场最佳辩手称号。 我院止步“希贤杯”初赛的结果令人惋惜,但是我院辩手优雅的气质,敏捷的思维,强大的语言组织能力,给在场评委留下深刻印象,赢得其高度评价。一次比赛收获一次经验,我院辩论队的明天必定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期待经济学院在下届“希贤杯”比赛中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